國軍醫院與晶準醫學合作,精準醫療預防軍中猝死問題!

從2021年底開始的精準醫療巡迴講座,在3月15日星期二,自花蓮開拔到國軍桃園總醫院,獲得熱烈響應。

講述美國在心血管疾病預防醫學的歷史緣由,從高血壓被人們忽略到成為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必要指標,僅僅不到百年的歷史,能夠讓大眾了解血壓高低的重要性,則是透過當代預防醫學學者大力疾呼才能達到。

而現今發現,多數心血管疾病在醫療體系中的流行率,有被低估的可能性。以心肌病變來說,心因性猝死案例約有三成與其相關,當中最常見的肥厚型心肌病變(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在全世界預估的流行病學比例約每200-500。從台灣健保資料得知,HCM在20歲以上人數約有兩萬多人,僅佔人口的0.1%,遠低於全球預估的比例。

透過林耕民主任的國軍體適能及健康研究計畫,發現每千人約有4.8人可能帶有HCM,比起健保資料庫更接近全球預估,更能有效找出國軍中具有心肌病變的高風險族群。而單基因型心肌病變又與遺傳息息相關,加入基因檢測的項目,則可以進一步找出尚未發病但有猝死風險的國軍人員,以避免國軍人才損失。

接下來,晶準醫學創辦人兼執行長的曾煥昌博士分享與國軍體適能及健康研究計畫合作過程中,透過最新的次世代定序分析技術(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與美國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發展出的研究方法,找出一位疑似擴張性心肌病變(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的志願役士官,帶有未曾在台灣醫療研究單位發表過的DES基因突變,造成心肌細胞的連結鬆散,進而確定引發DCM 心肌病變的原因。未來這些研究成果,對於建立台灣特有先天的心血管疾病大數據基因資料庫,有相當大的助益,並讓國軍弟兄可以透過基因檢測,預知風險,避免猝死。

演講的壓軸由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三總外科醫師馮安捷博士,再次統整基因表現的觀念,並讓大家了解除了傳統遺傳學以外,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對人類健康的影響。而最新多體學(Multi-Omics)的研究方法,更可以讓疾病預測更加精確。並藉由機械學習(Machine Learning)歸納所有參數,可以大幅降低臨床診斷的錯誤率。因此,新技術導入臨床的應用,將會是下個世代台灣醫療的挑戰與機會。

本年度精準醫療巡迴講座,從2021年12月起,陸續在全省各地舉辦。活動由國軍醫院主辦,晶準醫學協助辦理,把基因檢測的實際運用,帶往全台多所醫療院所,有任何相關疑問,都歡迎洽詢後續活動的詳細時間地點。